最新网址:dayusci.com
字:
关灯 护眼
推荐阅读:

楔子

明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大明都城南京。

“吱呀——!”

落日下,伴着一阵沉重的声响,大明都城南京坚固的金川门被慢慢打开,仿若一个时代的黯然落幕,又如同新篇章的缓缓开启。

随着城门洞开,城门一侧是开城投降的守城士卒、列队垂首的黯然寂寥;另一侧,则是城外军队气势冲天的群情振奋。

城门内外、恍如隔世。

似乎谁也未曾料到,这坚固异常的大明都城南京,竟会如此轻而易举地不攻自破。而这场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也以这样的方式,迎来了尾声。

眨眼之间,一队彪悍的北方铁骑未等城门完全打开,便已毫不客气地疾速冲入城内。随即,一支支来自燕云的战马铁蹄,凶狠地踏在城内青石路面上,密集的“哒哒”声隆隆作响,令站在道路两侧的守城士卒们脖子直缩、头皮发麻。不过,这些入城的燕军骑兵却根本无视一旁躬身而立、瑟瑟发抖的众守军,而是快速接管了金川门的防务,并将一面硕大的“燕”字大旗插上了城头。

正是这面旗帜,自四年前靖难之役爆发,由北平出发、辗转千里,历经四年的风雨,如今,终于插上了大明都城南京的城头。而燕王朱棣与建文帝这对叔侄之间的皇位之争,似乎也终于尘埃落定。

下令开城的守将抬头偷瞄了眼那代表着燕王朱棣的旗帜,夕阳的余晖下,只隐隐觉得,那本应是亲王规制的旗帜,似乎尺寸上已稍稍僭越了朝廷的礼法。甚至,不知是否是自己的错觉,借着落日的映照,更像是为那旗帜的四边撒上了一层亦真亦幻、象征着帝王的御用明黄之色......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燕军兵将已大步入城,守将再没有眼力,在无数寒光闪闪的刀刃之下,也知道现在根本不是计较这些礼法规矩的时候,只得继续垂着脑袋,带着身后的一干守军士卒,静静恭候着那位大人物的入城。

自己的性命今晚能否保住,乃至以后的荣华富贵,就全凭他的一句话了。

“呜——!呜——!”

这时,只听几声号角从已被燕军控制的金川门城头上响起,那是大明亲王入城时的特有角声,守将竖起耳朵仔细一听,这入城的号角倒是还合乎礼制,没有像旗帜那般出格,心中不禁五味杂陈,自己也说不上究竟是何滋味。

而紧接着,一队衣甲华丽的侍卫已开道而来。守将暗忖,下面入城的,必是那位此番率军南下、与当今皇上争夺帝位的燕王殿下了,赶紧率一干手下在路旁单膝跪地、抱拳行礼。众人视线更是不敢有丝毫地上扬,只能垂首望着面前的青石板。

随后,四周忽然逐渐安静下来,守将俨然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迫感,正在一步步地逼近。不多时,当四支装有鎏金蹄铁的战马马蹄映入守将的眼帘、并在其面前缓缓止住后,守将深吸一口气,依旧未敢抬头,而是立即高呼道:

“末将恭迎燕王殿下入城!”

而后,便大气也不敢出,静静等候着面前来人的回答。

可是,在这令人忐忑不安的沉寂中,却久久没有听到面前马背上之人的任何回音......

此刻,周遭几乎鸦雀无声的寂静,恍如一把无形的利刃,在一寸寸地逼近着守将的脖颈,仿佛命将不保。

此间唯一发出些许响动的,便只有守将目之所及处、面前那匹冷冷打着响鼻的战马。同时,也能依稀看到自马鼻中喷出的、一股股不可一世的雾气。

顷刻间,守将只觉得汗如雨下,胸中心跳不断加速,背后更是顷刻之间便已被冷汗浸湿。低垂的视线之中,依旧只能看得到马蹄。马腿之上,却是完全看不到,也根本不敢抬头去看。而面前的战马仿佛此刻也正在扭头扫视着自己,不屑的响鼻声中,除了傲慢外,似乎,更带着几分隐隐的不满。

守将战战兢兢,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但这种令人窒息的沉默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咽了口唾沫后,守将只好一狠心,不顾身上所披的沉重甲胄,费力地双膝跪地、伏身叩首,再次大声道:

“末将恭迎燕王殿下入城!”

这一回,守将口中所言虽与方才无二,只是,纵使身披铁甲、也不惜伏身叩首,用的却是朝见皇帝时的大礼。而在短暂的沉默后,马背上也随即终于响起了一个低沉的声音:

“嗯,平身。”

一听到那淡淡的“嗯”,守将只觉如蒙大赦,终于暗暗松了口气,立即狼狈地爬起了身子。尽管按照大明军礼,本应路迎从便,况且众人尚披甲在身,单膝跪地便足以。但是想到眼下的情况特殊,守将一时也顾不得许多了。

而从回应者的语气来看,自己这条命,也的确是保住了。

这次,站起身来的守将,终于可以勉强看得清眼前这匹战马的全貌,而这长脸的畜生却竟然正眼也不瞧一眼自己,反倒带着几分如人一般、睥睨天下的目光,一边肆无忌惮地打着响鼻,一边居高临下般扫视着这大明都城中的一切。

忽然,面前的战马再次扭过头来,对着谨小慎微的开城守将,自马鼻中喷了其一脸雾气。守将不敢躲闪,正被面前这战马喷得有些不知所措,却忽见马背上之人正向自己勾手,示意其靠近上前——

这......燕王殿下是叫我走近几步问话?

情势所逼,守将只好咽了口唾沫、硬着头皮,喏喏地凑了上去,却丝毫不敢抬头去看那马背上燕王——朱棣的尊容,直到一个带着几分杀意的阴沉声音,自马背上传来:

“建文帝,在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