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管事的手里拿着分帐,李四儿手里就一本总帐,收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节余多少,一清二楚。
玉柱研究清楚之后,就找老十三要了一枝极细的毛笔和几张大宣纸。
就在老四的眼皮子的底下,玉柱捏着细毛笔,画了一个简单的表格。
起初,老四不知道玉柱要干嘛。等玉柱在表格里,逐渐列明了各个详细的科目之后,老四的眼睛慢慢的睁大放亮。
为了加快算帐的速度,也为了在老四的面前显摆一把,玉柱想叫吴江来帮忙。
结果,老十三奋勇当先,主动承担了读帐本工作。
“用工料银二十两,青石板五十条……”随着老十三抑扬顿挫的报帐声,玉柱迅速的在相关的科目里头,添加了相应的阿拉伯数字。
一个时辰后,老十三的嗓子念哑了,跑去喝茶。
谁料,老四来了兴致,居然亲自上了阵,替玉柱报明细的帐目。
老四那可是老办差的阿哥了,他念的帐目,又快又准,极大的加快了玉柱记帐的速度和质量。
总计两个时辰后,所有的数字,都被玉柱算清楚了。
借贷记帐法的特点,异常鲜明。进出的银子和物料,一一对应,有进必有出。只要错了一处,帐目就不可能做平。
玉柱拿着算平了的总帐,站起身子,刚想说话,就被老四打断了。
“我已经看明白了,不必细禀了。”老四说得很轻巧,老十三却很诧异。
要知道,老四在工部里,一向都有“鬼难缠”的外号。工部的官员们禀报差事的时候,老四最喜欢的就是,命其细细禀来。
结果,到了玉柱这里,居然是不必细禀了。
老十三算得上老四肚里的蛔虫了,他哪能不明白,四哥真的惜才了!
“你这种洋和尚的数目字,用的极好,挺适合这种大帐本。回头啊,我让他们都改成这种。”老四跟着法兰西传教士白晋,学习过一段时间,自然认识阿拉伯数字。
早过了午膳的时间,外头的酒楼里,大师傅们也都歇了午晌,没办法点菜了。
好在工部里本身有个膳房。膳房的管事,也知道四阿哥是个工作狂,经常性的快晚膳了,才吃午膳。
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子后,玉柱差点笑出了声,这不就是“四菜一汤”的招待餐么?
以前,上头不许铺张浪费,工作餐顶多只许四菜一汤。
下头也有好对策,确实也按照要求规定的四菜一汤,不过,海鲜都是用大脸盆装的。
以前,看《雍正王朝》的时候,玉柱以为,电视剧故意吹捧老四的节俭。
如今,玉柱真的信了,老四啊,确实是个不讲究吃喝的家伙。
大家埋头吃饭的时候,老四忍了又忍,实在忍不住的问玉柱:“你画的那些,哪儿学来的?不会又是什么落难的书生,教你的吧?”
玉柱放下筷子和碗,咽干净了嘴里的饭菜,这才拱手道:“不瞒您说,是我跟着一位洋和尚学来的。唉,只可惜,他染了时疫,死了后,骨头都烧成灰了。”
老四压根就不信玉柱的鬼话,但是,他想破了脑壳,也想不出,谁还会这种新颖的记帐方法?
借贷记帐法,本质上说,一点也不复杂。以老四办差的老练,都看了几个时辰了,还看不懂,那就太菜了。
<b/> 反正吧,当着老四的面,玉柱只能说没有任何后患的绝户话,而不敢留下丝毫的漏洞可钻。
老四,那可是世间少有的精细人。你稍微留点缝隙,让他钻了进去,知道你撒谎骗了他,唉呀呀,那就麻烦大了。
不管老四信不信,玉柱撂下的是完全不可能查证的死话。
爱信不信,不信也死无对证,这才是应付老四的王道。
老四装着信佛,总是吃素。喜欢吃肉的老十三,也许是吃腻了,就抱怨说:“四哥,晚上我就不回衙门里用膳了啊。”
这意思,很明显的是想晚上拉着玉柱一起,喝他个一醉方休。
老四根本没去看老十三,瞥了眼埋头老实吃饭的玉柱,冷不丁的说:“我这里还有一大堆的烂帐需要查,你殿试后,别去翰林院了,就留下来,帮帮我吧?”语气异常之和缓,隐约带有恳求的意思。
老十三异常惊讶的瞪着老四,以前的老四,是个异常重视规矩之人,再大的事儿,用膳的时候,也是食无语。
(ps:这一章,写的余味无穷,鬼难缠的四爷,对玉柱是又爱又恨。该赏月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