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dayusci.com
字:
关灯 护眼
大语书阁 > 逐鹿大明 > 第一百四十二章:舌战群儒
推荐阅读:

第一百四十二章:舌战群儒

东宫伴读黄子澄听朱棣如此说,忍不住皱眉奇道:“殿下何来此说?”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且听本王慢慢道来。”说到这里,转头对着远处的一个身穿四品文官服饰,四十余岁,郂下有三缕长须,显得极是儒雅的中年人问道:“敢问祭酒大人,去年科举应试中的会试,各省的士子籍贯和姓名还记得否?能否将其中的一些说来听听。”原来此人名为吴颙,为国子监祭酒。

吴颙听得燕王殿下如此询问,走出队列来,略一沉吟间,背了一长串的士子姓名,年龄,以及籍贯,摇头晃脑间,竟是无止无休,没完没了。原来这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后世的教育部长,吴颙为人虽是迂腐,但生性负责,对于上届科举应试的士子,许多文章都是亲自过目,故此记得不少士子的姓名籍贯。

朱权听得暗暗咂舌,心中由衷的钦佩,暗暗忖道: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最不喜欢的科目就是死记硬背那种,不过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背功绝对一流,对几本书倒背如流,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轻而易举拿下。这种记忆力就是放到几百年后的考试中,价值也是不可低估。

朱元璋听得朱棣说起科举应试之事,早已明了了他的伎俩,听了吴颙背了只怕不下上百个士子的姓名,籍贯,忍不住摇了摇手,笑道:“够了,不要再背了。”

朱棣看了看朝中一众文臣,突然笑道:“朝中各位大人听得明白,这许多士子中,能到应天来参加“会试”的,有几个不是各位大人同省,甚至是同乡之人?”

原来明朝的科举制度,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县试”,“乡试”,“会试”,“殿试”。通过乡试的举人,须於次年春天到京师,应礼部主持的会试.会试由皇帝特派正,副总裁主考官主持.考试亦分三场,中式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因在春季考试,又称“春闱”或“春试”,故此能参加“会试”一轮的,已然是属于各省士子中的翘楚了。

朝中无数文官听得朱棣如此说,细细回想方才吴颙所背的士子的姓名籍贯,反应各自不同,一些文官面上流露出欣欣然之态,深以本省的文风厚重为荣。只有户科给事中卓敬,兵部侍郎,以及其他一些颇具见识的官员皱起了眉头,隐约间听出了朱棣言下所指。

朱权听朱棣绕着圈子说了半天,其实就是说明自己的老师荆鲲,昨夜曾经和自己所说的一个道理,南北诸省的文化风气差距极大,心中暗暗忖道:看来荆先生说得当真没错,这个朱老四,昨儿夜里肯定也和那个老和尚僧道衍做足了功课,我和荆先生能想到的南北诸省,在军事文化方面的失衡,他们也能看出来。幸好得到荆先生提醒,我早有其他策论,否则话都被朱老四一个人说完了,一会儿找不到说辞,不被老头子狠狠修理才怪。

朱棣沉声说道:“各位大人莫要高兴得太早,方才本王听得明白,国子监祭酒吴大人方才所说,各省来应天参加乡试的士子中,出自山东,山西,陕西这些北方三省的士子,只有六个。”说到这里,伸出双手比划了一下,面带凝重之色的接道:“北方三省来应天参加会试的士子,竟然连十个手指头都数不满。其他几乎三分之二,是来自浙江,江苏,湖南,福建。其余诸省只占小半,就是连颖国公傅友德将军,前些年征讨后方才平定下来的,云南,贵州,也略胜北方三省幅员辽阔之地。难道那里不是我大明天朝所属?那里的老百姓就不是我大明朝的子民?这种南北文风差距极大的现象,绝非儿戏,万万不可等闲视之。”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