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dayusci.com
字:
关灯 护眼
推荐阅读:

第208章 凉了

许攸想不明白,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连这个奇怪的梦,都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已经很长时间没做这个梦了,又做了起来,难道这跟自己最近灵气有所增加有关?

许攸也不想再想这个问题,总之这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又过了数日,许攸便领着这队人马平安到达了汉中,总之许攸是有些失落的,迎接自己的队伍里,没有刘备,也没有诸葛亮。

更没有像张飞那样,出城八十里来迎接自己,当年刘备去袁绍那里的时候,听说袁绍出城三十里相迎,这时自己回来,刘备连一里地也没出来迎,也不知道是搞什么名堂,亏自己还吹刘备多么的仁慈,多么的好,现在自己回来,刘备都没有出来迎接,这一回是实务打脸,看看张辽脸上跟吃了一斤苦的表情就明白了。

不过还好,刘备诸葛亮没有迎接,但是他们也派带表出来迎接了,比如说马谡,比如说赵云。

许攸想想,也该满足了,如果是一般人回来,可能就让自己进城了,哪里还派人来迎接,这也就是自己打下了襄樊二地之后,挣来的尊重。

马谡这货就不用多说了,一副谦卑的模样,连给自己施礼,都是中规中矩的,但是谁曾想过,就这么一个中规中矩的小子,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呢?

历史上的马谡,北伐的时候,不按诸葛亮的军令行事,把大营扎在孤山上,被敌人围困数日,拼掉小命才突出重围,最后痛失街亭,诸葛丞相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要知道马谡可是诸葛丞相一手带出来的徒弟,谁知道徒弟还不听师傅的话。

其实吧,马谡这人平时也就是太听诸葛亮话了,等到自己出去的时候,他就想试试不听话的感觉,这就像是你家里有个孩子,你总是让他无条件听从你的安排,但是等他真的出去的时候,你说什么,他就不一定听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然后就是一个从来不犯错,从来不违背你意思的孩子,没听你的话,犯了个大错,可能就是因为之前没有犯小错,没有处理错事的能力,所以才导致了这个结果吧。

总之马谡死得挺可惜的,如果马谡没有死的话,可能诸葛亮就不会输给司马懿,马谡无论如何,真材实学还是有一些的,即便是在诸葛亮死后,他也能代替姜维北伐,并且从马谡处事的方式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冒险精神的人。

姜维其实也跟诸葛亮的性格差不多,都是主张稳扎稳打,从不弄险,但是打仗不弄险的话,就很难出奇致胜,这大概就是诸葛亮打仗失败的原因。

即便是老罗在小说里,补充了很多诸葛亮冒险的桥段,但毕竟小说就是小说,真实的诸葛亮是不具备冒险精神的,什么空城计,草船借箭,像这么危险的情况,是不会发生在诸葛亮身上的,无论如何,诸葛亮不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人,他一直都主张打有把握的仗,一生从不弄险,一生求稳,就是这个稳,让他无法战胜司马懿,人家缩在城里不出,你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相反的,曹操这个人,就很具有冒险精神,只身刺杀董卓算冒险吧,睡张绣婶母算冒险吧,总之曹操的一生,死里逃生多少回了,被吕布差点儿杀掉,被马超打得割须断袍,赤壁大战绝对也是一次大冒险,一向陆战的人,跟人家水战的人打,这不是冒险是什么?

可以说三国之中,曹操的战斗经验,比任何一个人都丰富。

说到曹操,就不得不说说司马懿,这个看似稳如老狗的人,其实一生也冒过多次险的,反正曹操这边的人,大多都具有冒险精神,张辽引八百人,杀入孙权十万大军,你说这是不是冒险?

总之许攸知道马谡是什么样的人,也就行了,自己来了之后,可能会改变马谡的结局,将来若真要守街亭,自己还真就打算去,只是历史上跟马谡死磕的张合,貌似改变了阵营,这街亭之战,之后到底还存不存在?

许攸也懒得费脑子想那么多了,爱他娘的存不存在,反正自己接下来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刘备一统天下,能不能当上丞相,就看运气了,从年龄上看,自己比诸葛亮大二十来岁,怕是熬不过诸葛亮了。

赵云仍然是那个赵云,一副忠肝义胆的模样,后世很多人都说赵云一生不被重用,其实时刻在主子身边,不就是一种重用吗?如果不是特别信任的人,谁他娘的会让他跟在身边?

要知道跟在身边的人,很多机密都是知道的,所以说赵云是刘备最信任,最重用的人,包括刘备后来当皇帝,赵云都是不离左右的,只有最信任的人,才会不离左右,这就是最大的重用了,谁如果做到能让主子如此信任,他这一生就已经成功了,至少比很多人都成功,拿的俸禄,也绝不是一般人能拿到的,况且赵云在刘备生前也是封了候的。

双方互通姓名后,便进城了。

然后许攸就去拜见刘备,进去之后,许攸就觉得,刘皇叔到底还是那个仁义之君,待人这方面,从来不会薄的,他在府里已经准备好了酒宴,就等自己这个主角来呢,关键是赵云与马谡都没有告诉自己这事,弄得自己还有些怪罪刘备,以为自己已经凉了。

刘备自然也是见过张辽的,这时候见面,也是笑个不停,毕竟张辽的能力刘备可是最清楚的,当年偷袭徐州,全是张辽的功劳。

诸葛亮一般情况下,绝不多嘴的,他只要笑就行了,这才是有大智慧的人,沉默是金,微笑是金,诸葛亮已经把这两点做到了极致。

酒宴上还有一些蹭酒喝的人,比如说法正、李严、黄忠、马超、等人,一人介绍之后,许攸不管三七二十几,直接夸他们长得帅,他们也夸许攸长得帅,总之跟这些人头一回见面,说些过年话,总是没错的,更何况他们还夸许攸足智多谋,拿下襄樊二地不费吹灰之力。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刘备就正了正颜色,道:“诸位,今天本来为许先生接风洗尘,不该谈政事的,但是有一件事,我想趁此机会说一说,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意见?”

“主公但说无妨,只要是大事,何时谈论,又有何区别呢?”

黄忠率先鼓励刘备说出来。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都觉得主公就是太仁慈了,太注重属下人的感受了,商量个事情还得先问问属下人,天底下去哪儿找这么好的主公啊。

刘备道:“就在前两天,我收到了一个消息,曹丕居然自封魏王,虽然天子诏书上写的是封他做魏王,但是谁心里都清楚,这是曹丕逼着陛下封他为王的,高祖皇帝当年白马盟约,非刘不王,没想到曹丕居然敢打破这一盟约,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其实众人对这事没有太大的情绪,曹丕这一举,并不会出乎人的意料,只不过这时众人都表现得跟刘备一样伤心,黄忠又道:“主公,既然曹丕敢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咱们就该发兵讨之,现在主公拥兵不下五十万,可全部发动,跟曹丕决一胜负!”

许攸觉得,黄忠的胆量是有的,就是号不准刘备的脉,打曹丕是肯定要打的,刘备比任何一个人都急,但是现在刘备说出这问题,根本就不是讨论发不发兵的问题,而是称不称王的问题。

果然,许攸刚想到这儿,诸葛亮就对刘备拱了拱手,道:“主公,既然曹丕这个不是刘姓的敢称王,那主公就更应该称王了,主公称王是理所当然,属下请主公进位汉中王!”

看到没有,这就是人与人的差别,有些人听话就听个音儿,有些人听话,还能听出音外的东西,就是弦外之音,这就是诸葛的过人之处,他为什么能成为刘备身边的红人,就是因为他能号准刘备的脉路。

既然诸葛亮都开口了,许攸马上就也把手一拱,道:“主公,军师说的不错,主公当进位汉中王,现在曹丕称王之后,就别主公与孙权高出一个头了,只有主公也称王,才能与曹丕同级较量,而孙权可能也会意识到这个问题,一定会称自己为吴王。”

许攸觉得,事情发展到这里,三国鼎立的局面才算真正形成了,因为三块地盘里,住着三个王,并且是同级的。

至于刘协那个傀儡,谁还当他是一个活人啊,从十来岁就开始受气,一直到五十多岁死亡,这中间受了四十多年的气,刘协这小子硬是没被气死,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说是三国最强的,没有之一,平常人被人软禁起来,连屋子都出不了,就算不被气死,也会疯掉的,关键是刘协居然啥事也没有,虽说是长得有些瘦吧,人家就是还活着。

这就是一种本事,真应了那句话,你若想死,天留不住,你若想活,绝处逢生。

刘协这种坚韧不拔的求生精神,还是值得后世每一个人学习的,如果你遇到事情不顺心的时候,想想刘协,你就会觉得,你现在所经历的事情,根本算不得什么,想想刘协每天都被监视着,就连上个茅厕都被人监视着,这样的生活,若是让你去,你能受得了吗?

许攸说完之后,一帮打酱油的人,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急忙跟着附和,让刘备进位汉中王。

刘备这时还得了便宜卖乖的道:“诸位,在下不能这么做啊,天子仍在,我怎么能够称王呢,曹丕虽然不忠不义不孝,我刘备绝不能做这事的,诸位还是莫要再劝了。

刘备说完话,便不自觉的瞅了诸葛亮一亮,好像在暗示着他什么。

然后诸葛亮就理所当然的说话了:“主公,您一定要进位汉中王,不然那曹丕就高出主公一个头了,那曹丕本就比主公年纪小,小小曹丕居然敢进魏王,简直岂有此理,主公进汉中王后,就发诏书坑竖子耳,非刘氏之人称王者,必遭天下人共讨之。”

许攸觉得刘备,多少还是有点儿虚伪的,明知道这时非称王不可,他还在这里装模作样的一再推辞,许攸觉得他真谦虚的有些过了。

要不然就不会有人评价刘备,君子而近伪。

所以许攸这时选择了不语。

关键是刘备见许攸不语,还又将眸光望向了他,道:“子远,照这么说,我真该进位汉中王?”

许攸道:“主公,汉中王非当不可,不然便是比曹丕低一个头了,本来曹丕年纪就比主公小,现在职位又比主公高,这还了得,主公这个皇室后裔,一定要称王,不能让曹丕那小子得意。”

刘备这时又望向了黄忠等人,道:“如此说来,这汉中王,我非做不可了?”

诸位异口同声道:“请主公进位汉中王!”

刘备这时举起酒杯,叹息一声,道:“哎,诸位既然都这么说了,那在下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