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dayusci.com
字:
关灯 护眼
推荐阅读:

第5章 馆子

那么文化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文化来自于一代一代的传承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只来自于我们的父母,也来自于媒体的宣传。

人类如何区分不同?

大家脱了衣服,进了澡堂子,谁也说不上高贵了吧。

即不从事生产性劳动的阶级。其并非天然产物,而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演化的。

人类社会通过掠夺、征战以获取生产资料,开始进行早期的财产积累,相应地形成了个人所有制,富贵的贵族由此萌芽。

阶级的分化就在于是否从事生产性劳动。换言之,即“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其后又派生出代理性有闲阶级,即非有闲阶级中的部分劳动者依附于原生性有闲阶级,成为了展示其地位、代理其部分休闲、消费功能的群体。她们的存在意味着主子们不仅可以不事生产,还有财富圈养不事生产、替代消费的仆从。这大抵可以看做有闲阶级的鄙视链,即拥有代理性有闲阶级的有闲阶级原生性有闲阶级代理性有闲阶级非有闲阶级。

侵占与劳役之间的区别是业务上的一种歧视性的区别。列入侵占一类的业务是可敬的,光荣的,高贵的;而其他不含有侵占成分的业务,尤其是含有奴性或屈服以为的那些业务,是不值得尊敬的,自检的,不体面的……用劫掠以外的方式取得任何事物,情景正相反,有一个有身份的男子是不屑一顾的。基于同样的理由,有关生产工作或个人服务方面的劳务,也受到了同样的憎嫌。艺术、体育竞技、狩猎等活动是高雅的,生产性的劳动则是卑贱的。

贵族们通过“炫耀性消费”和“炫耀性休闲”来体现其财力,礼仪、学术都属于其中。贵族女性每天要换N次衣服,出现在公共场合必须戴帽子和手套,晚餐的食物和用度有着严格的规定,仆人之间也分了不同的等级。如果一个贵族没有做到上述条款,他将被自己阶层的其他人鄙夷。举上种种都证明了贵族不仅不事生产,还拥有着提供私人服务的贵妇、奴仆等代理性有闲阶级。他们的生活消费不仅远高于维持基本生存之必需,且消费品也必须是经过了礼仪认可的商品。有闲阶级通过炫耀式消费和炫耀性休闲以实现浪费和挥霍,无论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如礼仪),还是浪费物品和金钱(如住豪宅,消费奢侈品),其最终目的都是攀比财富和获得声誉,进而反证自己有闲阶级的社会地位,并把炫耀性消费和炫耀性休闲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灌输给下层阶级。

炫耀性消费和劳务免除这两项广泛原则,之所以能影响到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是透过指导人们的思维习惯并进而掌控制度的成长,另一方面是借着选择性,保留某些有闲阶级架构下生活的便利性有有益的人性特质,并进而控制社会的实在气质。此即意味着有闲阶级的习惯成为了社会规范后,整个社会都为礼仪、挥霍等并不需要的商品制造大量债务。非有闲阶级在这种规范下,则处于对这些商品的贪婪困苦之中。

我们的人生太短暂了,要比其他人活的“值得”啊。

好多人把饰物当作自己区别于其他人群的一个标志;好多人把宝马当作自己区别于其他人群的一个标志;好多人把包包当作自己区别于其他人群的一个标志;好多人把有个漂亮性感的情人当作自己区别于其他人群的一个标志;好多人把居住高档社区当作自己区别于其他人群的一个标志。

情怀、生活方式、生活品质、理想等看起来很有品味,让人接受度很高的信息,让你不知不觉就掉入消费主义陷阱。

仿佛吃了这个披萨,喝了那杯可乐,用着那个手机,你就不是那个打工的厂妹了。

跟以前简单直白的消费主义相比,现在的消费主义的坑挖的更大。以前只是说服你买买买,你买了后悔不后悔无所谓,反正中国人人多。现在不一样,现在不是让你买,而是买更多,不然无法彰显你的品味、身份标签、情怀、理想、生活方式,而你,也感受不到被消费陷阱支配的恐惧,只会沉浸在由买买买营造的生活方式、人生品质中。从买买买中获取极大地、虚幻的、扯淡的、自欺欺人的满足感,而且可能会形成一种学费病,用一句直白的话就是本山大叔的台词:忽悠他怎么了,他还得谢我呢?

尤其是文青,只要你给商品打上传统、复古、情怀、匠心、古法、手作、优雅、传承、清淡、佛系等标签,哪怕再粗制滥造庸俗不堪,也有人买单,所以有人说文青的钱最好赚,其次才是女人、孩子、老人、宠物。

尤其是古法、手工、手作等忽悠手法,简直泛滥成灾了。如果是用的玩意无所谓,你人傻钱多你随意,可是吃的东西你也敢买那就是智商问题了。

所谓古法手作食品,绝大部分,不但侮辱你的钱包而且侮辱你的智商。花了几倍的钱,买回一堆卫生标准不达标的玩意儿,你就忍心给你父母和孩子吃?古法、祖传、纯手工、传统工艺,其实都是三无产品的代名词,都是表达一个意思,贵。按说贵点也没什么,可是贵几倍。贵几倍咬咬牙也能承受,可是它不安全,毕竟入口的玩意儿,没个食卫准字还真不敢吃。黄曲霉素,大肠杆菌,致病菌群,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简直是对食品安全工作的侮辱。没有添加剂,纯天然,更是对智商的侮辱,没有添加剂就没有保质期,就非常容易变质,而且食品添加剂是正常的食品辅料,不谈量都是耍流氓。

人一诞生,便面临着死亡的恐惧和精神上的孤独,想要为短暂的生命找到意义和方向。这种对生命意义和终极归宿的追问寻求,个体能够独自追求真理和进行创造。这样,人便获得了一种自由感。资本使人自由,它把人从合作系统的编制之中解放出来,它允许人靠自己的脚站立起来,试他自己的运气。人变成了自己命运的主人,冒险自己去冒,获利自己去获。个人的努力能引导他到成功和经济独立。金钱成为伟大的平等工具并证明它比出身和等级更为强大。

轻度的虚荣心跟攀比心人人都有。如果偏向极端则可能彻底割裂所有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正向情感关联——从上到下,每一个。失去正向关联的个体间只可能产生嫉妒和敌意。充满嫉妒和敌意的彼此即便是相互关爱的,也无法给予对方任何正向的情感体验。长期无法获得正向情感体验的心灵,会像长期照不到阳光的植被般贫瘠,如是恶性循环直至荒芜。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谓中产阶层即尚且达不到“自我实现需求”的社会阶层。按此定义,虽然实现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和尊重需求是需要一定财富积累,但中产阶层的财富标准并无定数,极具弹性。

但现实情况是,“自我实现”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钱消费。于是,中产们、伪中产们在公众号、购物网站、商品广告的“忽悠”下,被裹挟进消费主义浪潮中,迷失自我。

中产阶层向往这个阶层应该有的美好生活,但什么是“应该有”的,书上没有,学校不学,父母不懂。于是,资本通过媒体垄断了关于“应该有”的定义。

享乐主义直接刺激人们的感官并调动人们的内心情绪,人们在其中体验到的更多的是本能放纵所带来的快感。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凭借先进技术手段,创造出一系列超出成员基本生存需要的虚假需要。与此同时,它通过商业宣传和广告渗透的方式,向所有成员灌输着同样的感性需求,并且在其主流意识形态中,对那些采取认同态度的社会成员大加赞赏。在这种历史境遇下,人们往往不得不直接面对和接纳社会所提供出的感性新天地,并且在简单的认同中逐渐丧失了批判性思考的力量,肯定性、实证化的思维方式逐渐占据了社会思想的主流。

这其中的文化,就叫做,肯定文化。

资本主义用它所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满足着社会成员或真或假的生存需求。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个体之间丰富的社会关系还原为了抽象的劳动力买卖关系,个体需求的满足必须依赖于价值规律主导下的经济竞争。

简单来说呢,因为我们的生活必然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遗憾和痛苦的。

欲望得不到就痛苦,得到了就无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