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dayusci.com
字:
关灯 护眼
大语书阁 > 画外之音 > 第九十七章 樊楼的由来
推荐阅读:

第九十七章 樊楼的由来

相传矾楼为北宋东京七十二家酒楼之首,风流皇帝宋徽宗与京都名妓李师师常在此相会,小说《水浒传》对此楼也多有描写。宋代诗人刘子晖曾留下过“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矾楼。”的赞美诗句。矾楼由东、西、南、北、中五座楼宇组成。三层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整体建筑高低起伏,檐角交错,富丽堂皇。将吃、喝、游、乐、购融为一体,是开封最大的仿宋游乐中心。

在我国的历史上,矾楼是北宋都城东京最著名的大酒楼。北宋时期,东京城内酒楼之盛,名扬天下。矾楼吸引无数富商豪门,王孙公子、文人骚客来此游玩欢宴。然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宋徽宗与李师师在矾楼饮酒作乐的风流韵事。宋徽宗诗词百戏,书法绘画,无所不精,李师师乃东京著名歌妓,其小唱在瓦肆伎艺中独占鳌头。两位艺术家探讨艺术,交往频繁。

矾楼随着岁月的流逝虽已荡然无存,但其盛名却深深地印开封人的心中。清朝末年,在今北书店街东口北面的相交处,曾建有矾楼茶园一座,上悬白底黑字“矾楼古迹”匾额一方。

按照《东京梦华录》的记载,设计重建的矾楼竣工。重建的矾楼是由东、西、页、北、中五座三层楼阁所组成的庭院式的仿宋建群体。在布局上采取以东--西纵楼为主,向纵深延伸的形式。东楼为临街商店。东楼的屋顶由4个九脊殿(歇山式)、30个翼角、12条屋脊组成了整体屋面,其建筑靠造型,显得错综变化。进入东楼后,可穿过庭院空间进入中心楼。中心楼和二楼是历史陈列室,三楼布置是李师师的书斋、琴房和卧室。纵轴线到尽端矾楼的主体建筑——西楼。它是五楼中最大最高的一座,设有高、中、低档餐位一次可供五百位游客饮酒进餐。三楼上设有宋徽宗的御座。矾楼基本上是按宋代“营造法式“进行设计和施工的。

矾楼的出现是一个重要的标志。突破了坊墙,社会生活朝着蒙蒙的历史新界涌动,消费潮一浪高过一浪。为了满足皇族、士大夫和部分市民的休闲享乐需求,城市建设势必朝着豪华方向不断攀升。

矾楼——这座刘子翚笔下“梁园歌舞足风流”的所在,应该是东京第一流的大酒店。

矾楼,又名白矾楼,北宋后期改称丰乐楼,位于东华门外,在当时众多的豪华酒楼里鹤立鸡群,相当于现代的国宾馆。所以从建筑史和消费史上,矾楼都是世界之最。到徽宗宣和年间,矾楼已改建成“三层相高,五楼相向”中间有桥廊衔接、明暗相通的庞大建筑。12世纪的街市建筑大都是砖木结构,矾楼亦然。据专家分析,那时的三层,很可能指底层之上的层数,按今天的标准应为四层。这个高度恐怕皇城里不会有,街市上也独此一家。美国的华盛顿中心广场上,与周围的建筑物相比白宫最低,表明了小政府大市场的现代观念。其实,宋都比它早几百年就有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一座二流的酒楼是个三层建筑,在那一带街区已是唯我独尊了。矾楼比它要雄伟得多,高出一个档次。当时有一首《鹧鸪天》词云:“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招贵客,引高贤,楼上笙歌列管弦。百般美物珍馐味,四面栏杆彩画檐。”这首词说的便是矾楼。矾楼的装修十分豪华,在京都首屈一指。厅堂过道与阁子雅间,都挂着珠帘绣额,装饰得典雅温馨。夜晚最美,烛光摇曳,灯品新奇,正月初一晚上,屋檐上每个瓦垄中都点亮起一盏彩灯,望去果有人间仙境之感。若凭窗远眺,京城夜景尽收眼底,伴着风流歌舞、诗声笑语,的确是刘子翚“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矾楼”超级休闲的审美情境。

据说,异邦的金国也对矾楼(丰乐楼)倾羡不已,宋话本《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叙述,燕山建起了一座“秦楼”,“便似东京白矾楼一般,楼上有六十阁儿,下面散铺七八十副桌凳”。酒保也是雇用流落到此地的“矾楼过卖”。他们要招雇一位绝色美女,可惜没有一个比得上东京城中李师师的。

平民的情爱、帝王的风流、异邦的仿效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来,到矾楼这样的豪华酒楼消费,是当时的一种时尚,一种城市风情,一种休闲文化繁荣的标志。

一般的正店都要雇用一批“茶酒博士”等服务人员,三五十人不等,矾楼则要有七八十人。如再加上造酒的技师和工人,人数会更多。这实际上是我国出现较早的打工者群体。他们不单来自京城,还来自各州府县域。他们已有了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内部管理逐渐形成一定的模式。可见超豪华的矾楼大酒店,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商品生产与饮食服务,成为独立的生产与经营的综合性单位,是都市消费潮头的一面鲜亮的“星级”旗帜。矾楼等“星级”酒店,除了日常为官府与市民服务之外,还要经常接待前来朝贡访问的各国使者和商贸代表,担负着相当于钓鱼台国宾馆或者北京饭店那样的重要使命。

大酒店是一个城市的门面,也叫窗口形象。既是都市繁华的象征,又是城市就业的广阔市场。打工者群体改变着城市的结构,又带来各类人才和技术技艺,是都市永远充满活力的源泉之一。名酒楼要招揽更多的客人,与同行竞争,就须有高超的烹饪技术,推出自己的拿手好菜。久之,名厨师便叫响起来。如郑厨、沈厨、周厨、翁厨、白厨、孟厨等,他们比特级、一级厨师的名气还要响亮。矾楼这类的名厨拥有多位,各有绝活,食客常常是慕名而来。名厨实际上是这个打工者群体中的文化技术代表,薪水也是最高的。凡是休闲都市,都是名厨和烹饪高手的荟萃之地。他们本身就构成对食客和游客的吸引力,会产生旅游服务的招牌性效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