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的虎狼之词宛若一枚重磅炸弹,引得直播间内的水友们嗷嗷叫。
“妹子,你哪里人呀?”
“多大啦?”
“成年了吗?”
“家里几口人呀?”
“爸爸妈妈在吗?”
“要不要跟着蜀黍一起快乐的玩耍呀?”
....
众男人燥动,奈何‘青青子衿’不搭理他们。
系统见状哭笑不得:
“好了好了,好不容易有个女观众,你们都要hold住你自己,万一把人家吓跑了呢?”
众人一听,
“也对”
“楼上的闭上你的臭嘴,小姐姐是大家的”
“就是!”
青青子衿:.........
大年初一,青青子衿乖巧地坐在爸妈身边,淑女地保持着微笑,怀里抱着一只小柯基,保持着微笑接受着来自七大姑八大姨的问候。
她素面朝天,亲戚们来的猝不及防,连妆都没来得及画就被爸妈从房间里生拉硬扯拽了出来。
一边敷衍应付着七大姑八大姨,她眼角的余光始终留意在狗子的狗头下,因为手机藏在了狗子的狗头下,刚好挡住了所有人的视线。
另一头,系统继续说道:
“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在东南亚儒家文化圈子里一直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圈子?”
众人好奇。
“通常来说就是中国周边的国家,比如中日韩等”
众人释然。
随之系统一边环绕神道碑亭给众人看,一边解释道:
“周武王建立周朝不久,就命周公姬旦制礼作乐,建立各种贵族生活中的礼仪和典礼音乐,使音乐为其王权统治服务。这一部分乐舞就是所谓的“雅乐”。它包含了远古图腾及巫术等宗教活动中的乐舞及祭祀音乐,也包含西周初期的民俗音乐。”
“《周礼》所记载的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各种贵族礼仪,其中与雅乐有关的有:
郊社:祭天地神明的祭典;
尝禘:贵族祭其祖先的祭典;
食飨:政治上外交上的宴会等;包括大飨、燕礼、大射、养老等等。
乡射:乡里中官僚和地主们比射的集会;
王师大献:战争胜利时举行的凯旋庆典;
行军田役:用于军事演习性质的狩猎。
作为一种统治手段—礼乐教化的工具,乐舞艺术的地位和作用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周朝的礼仪活动中,严格的规定不同的场面使用不同的音乐。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参加典礼的贵族受到伦礼教育的感化,造成一种庄严、肃穆、安静、和谐的气氛。
各种主要典礼音乐的歌词,大都载于《诗经》中的“大雅”、“小雅”、“颂”;少数属于“南”。”
众人如梦初醒:
“纳尼?我们上学学的《大雅》、《小雅》《颂》原来都是古时候庆典的音乐?”
讲真,这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大部分人毕业后基本都是忘记了这事,或许上学那会还记得。
“是的”
系统继续说道:
“《大雅》,为先秦时代中国诗歌,共有三十一篇;《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
“《小雅》,同为先秦时代中国诗歌,共有七十四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
“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
《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雅》为周王畿内乐调。
《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小雅》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主要描绘民间生活百态。它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他诗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不仅描绘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还渲染了当时社会的精神世界。
忽然,他话锋一转:
“众所周知,《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风》是主要流行于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相当于如今的地方民谣。
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标杆,相当于现在的公告牌。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
在古代,《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
《论语》记孔子有云:“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