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釜道:“子曰:“小杖受,大仗走!”这个在朝堂一样适用。你如果去了金营,自己一死了之,或者能够留一个忠义的美名,可是你有没有为官家想过?这么做岂不是把官家至于不仁不义的昏君地步?”
“我,我!老师,我是奉了官家的旨意前来金营,这么做岂不是没有不忠不义,辜负了官家。”
“糊涂!官家让你和金人谈什么?”
欧阳珣有些悲愤的道:“官家准备割让深州,换取金人退兵。”
他的这句话引起了轩然大波,周围的将领们一个个怒目而视,自己等人舍生忘死就是要抵抗金兵,保住大宋的河山,没有想到你们说扔就扔了。那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在这里拼命?
李釜冷哼一声:“你有没有想过,若果这个合议达成了,人们会怎么评论官家?史书上会怎么记载?后人又会怎么评价?这就是你的忠义吗?”
欧阳珣连忙辩解道:“老师,这都是主和派的欺骗官家,我也是被逼无奈,才接下了这个圣旨。”
“被逼无奈?哼,你为什么不劝谏,你不是不怕死吗?为什么不去死谏!”
欧阳珣的头上汗水涔涔。李釜接着道:“活了这么大还不如一个孩子看的明白。这一路上百姓的情况你也都看到了,这里的生活你也都经过了,废话我也不多说。
咱们儒家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孰轻孰重,你好好的想想吧!”
欧阳珣脑子一片的浑浊,他总觉着这里面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是有没有办法反驳,急的差点吐血,一下子晕了过去。
高宠赶紧派人将他抬了下去救治。李釜道:“你们都下去吧!把他抬到我的家里,交给我来照顾好了。”
“那就麻烦外公了。”高宠答应一声,命人将他抬了下去。
完颜宗望知道完颜宗翰被困在井陉,虽然那个可恶的折彦质走了,不过却过去一个武贤,一样让他没有办法突破,所以他也就放弃了再次攻打真定带着大军继续南下。
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高宠他们实力再强,也没有到能跟金人正面抗衡的水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南下直奔汴京。
此时赵构正在大名为河北路兵马大元帅,又称天下兵马大元帅。他在大名府招兵买马。
这位九皇子一开始变现还是不错的,第一次金人围攻开封,他奉命到了金营中表现的有礼有节,侃侃而谈,特别是和金国的完颜宗望比试剑术,一点儿不落下风。
他短暂的人质生涯极大地提高了他在宋室的声望,父兄对他刮目相看,封其为太傅,钦宗视其为危难之际里唯一靠得住支柱,后来二次出使金营和搜集援兵的担子都曾交给赵构。
不过不怕没有好事就怕没有好人,他一在大名府就任兵马大元帅,就有两个人过来迎合。一个是为河间知府,兼任高阳关路安抚使黄潜善,一个是直龙图阁,知相州汪博彦。
这两个都是赵构时期的宰相,都是坚定的主和派,最善于拉帮结伙党同伐异。后人评价他们两个黄潜善、汪伯彦为相以来,措置天下事,未能惬当物情,遂使敌国日强,盗贼日炽,国步日蹙,威权日削。
那个黄潜善一路从中山跑了过来,早就吓破了胆,一直劝解赵构不要北上,赶紧向东去京东路避难。
相比于黄潜善,汪伯彦更有真才实学,康王赵构奉命出使金军大营,到达磁州被磁州的知州宗泽劝阻,准备转回大名。
当时到处都是金国的骑兵,曾有数百名骑兵到磁州城下,追踪赵构的行踪。汪伯彦马上用帛书请赵构回相州,他亲自背着装弓箭的袋子,他的部下在黄河边迎接赵构。
赵构慰劳他说:“以后见到皇上,一定首先推荐你做京兆尹。”汪伯彦从此成为赵构的心腹,深得赵构信任。
靖康元年闰11月,赵构接到蜡书,设置天下兵马大元帅府,他第一个任命汪伯彦为副将。
有了这些人的蛊惑,赵构哪里还敢在大名多待,他计划率兵渡河,谋划将去哪里,结构手下的人谁说的都不一样。
汪伯彦独自认为非出北城门渡过子城不可。赵构听到汪伯彦的话大为高兴,认为他说的很对,于是从北城门渡过子城。
赵构渡过子城后,由大名经过郓州、济州;最后抵达南京建立了南宋。
其间赵构所部之人都是些乌合之众,形势屡屡危急,依赖汪伯彦的调护才得以安全。赵构回京后,奏请朝廷让汪伯彦担任集英殿修撰。